北京市通州区潞城镇侉店村委会西300米 tinkling@att.net

精品项目

苏超球迷赛后 “最帅捡垃圾” 人走场净成文明标杆

2025-07-07

上周末的苏超赛场,一场超越胜负的文明 “较量” 悄然上演:南京对阵淮安、扬州迎战泰州等多场比赛结束后,数万名球迷自发俯身捡拾垃圾,用 “人走场净” 的集体自觉刷新了公众对足球观赛文化的认知。镜头中,身着不同城市助威服的球迷们或手持环保袋仔细检查座位缝隙,或带着孩子一起将空水瓶投入分类垃圾箱,连保洁人员都惊叹 “原本准备大干一场,结果四十分钟就完成了清扫”。

从个体善举到群体自觉的文明进化

这并非偶然现象。自 5 月开赛以来,“带走垃圾,留下文明” 的理念已深入人心。在常州 0:4 告负的比赛中,3 万多名观众冒雨助威后依然自觉清理看台;徐州主场对阵镇江的 “碳中和赛事” 中,球迷们不仅践行环保,更见证了全国首个权威认证的低碳体育赛事诞生。这种文明习惯的养成,既源于江苏 13 个城市 “卷文化”“卷形象” 的竞争意识 —— 如盐城为外地球迷发放地标美食、常州向扬州游客开放全域景区,也得益于赛事组织者的精心设计:赛前循环播放《文明观赛公约》、计划推出 “文明积分制” 兑换周边产品,将环保行动转化为可持续的正向激励。

赛场内外的文明共振效应

当南京球迷远征客场时齐声喊出 “谢谢常州”,当扬州小球迷踮脚清理最后一片纸屑,这些细微举动正形成强大的社会示范效应。有网友发现,江苏球迷的 “最帅捡垃圾姿势” 已带动更多城市效仿,甚至在社区球场,家长们也开始教导孩子 “垃圾不能瞎甩”。这种文明素养的提升,更与江苏深厚的文化底蕴形成共振 ——13 个设区市全部入选全国文明城市的积淀,让弯腰捡垃圾的动作不再是偶然,而是城市文明 “整装” 实力的自然流露。正如人民日报所言,苏超赛场的 “人文经济学” 好戏,正在将竞技激情与文明理性熔铸成推动社会进步的正能量。

苏超球迷赛后 “最帅捡垃圾” 人走场净成文明标杆

如今,苏超的文明风景已从看台延伸至城市肌理:江阴公安启用智能机器人守护赛场安全,文旅部门借赛事东风推出 “体育 + 旅游” 新模式,端午期间 6 个主场城市异地消费激增 14.63%。当数万球迷离场时留下的不仅是干净的看台,更是一座城市开放包容的形象与全民参与的温度。这种超越胜负的 “荣誉自觉”,或许正是苏超留给中国体育赛事最珍贵的启示 —— 真正的文明,永远在场内外的双向奔赴中生长。

中欧体育平台